北京瑞蚨祥绸布店是国内贸易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店史逾百年。

清末,光绪十九年(1893年),山东省章邱县人孟洛川凭借其家族在周村创业发家的实力,继于济南、青岛和天津之后,投资8万两白银,委派已在北京前门外布巷子经营山东"寨子布"多年的孟觐侯,在大栅栏开设了这家绸布店。参照《淮南子》、《搜神记》中"青蚨还钱"的典故,取名"瑞蚨祥"。因此,商店第二道门门柱下端箝着刻着有"蚨"形的铜皮。开业后,生意兴隆,名声大作,仅七年时光已拥有资金40万两白银,居"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身穿瑞蚨祥"这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1900年,瑞蚨祥虽遭火灾,但孟洛川、孟觐侯壮志未已,约1902年,在废墟上重建墙高门厚设备完善的店堂,雄风再展。正是这座宏伟坚固的店堂确保了瑞蚨祥幸免于10年后袁世凯部下的一次"兵变",1912年哗变的散兵游勇竟对垂涎已久的瑞蚨祥奈何不得。为了保持瑞蚨祥在大栅栏经营面料的领先地位,孟洛川又先后在这条街上开设了五家店,成为20世纪初盛行我国南北的一家大布店,电视剧《东方商人》就是以瑞蚨祥的创业史为素材拍摄的。

现在,瑞蚨祥带有天井的两层楼房是大栅栏唯一保持老字号原貌的店堂,已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蚨祥创业初期,物美价廉的平纹色布深受顾客喜爱。几十年后依然保持畅销的势头。这种色布选用上好的白坯布(包括洋布)染制而成。瑞蚨祥漂染工艺严格,刚出染房的布匹严禁立即上市,须包捆好在布窖里存放半年以上,待染料慢慢渗透每根纱线,方可出售。虽影响资金周转,仍坚持一丝不苟。这种类似陈年老酒、老醋的工艺,叫"闷色";经过闷色的布,缩水率小,布面平整。色泽匀艳,且不易褪色。

我国丝绸文化源远流传,《诗经》中已出现"贝锦"一词,丝绸之乡遍江南,丝绸之路通天下。瑞蚨祥宏扬国粹,审时度势,转向集全国各地丝绸精品和各民族呢绒俏货于北京,面向从皇宫、达宫、梨园艺人、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到平民百姓的各个阶层。为了保证质量,很多丝绸产品也像经营色布一样定织定染,由专人到苏杭一带寻找可靠厂家订货;产品出厂时要由瑞蚨祥的技术人员仔细查验,达到要求的才能收货。严把进货是瑞蚨祥经营的一大特色。

瑞蚨祥的皮货也以质地优良品种齐全闻名京都,1930年前(日寇侵华前),坚持派出得力人员赴张家口、山西交城和河北顺德府采购,我国北方各省乃至亚洲北部的皮货 精品,如海龙、水濑、猞猁、紫貂、滩羊皮等都有进货;皮货经镖局用镖车送到北京,可见其价值昂贵。瑞蚨祥皮货的质量一直保持到今日,珍贵的海龙大氅令人叹为观止。

瑞蚨祥在经营上坚持"至诚至上,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从不迎合降价风,随波逐流;店员热情待客,全面介绍,服务周到;注重店容卫生和职业着装,讲究语言文明,绝无不干不净的秽言出口,为顾客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购物环境。

1949年,历经沧桑的瑞蚨祥和大栅栏的许多老字号一样迎来了民主的曙光、北平的解放。开国大典徐徐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用瑞蚨祥提供的面料制作的;从此,老字号瑞蚨祥从国民党统治的"每况愈下"中获得了新生,1954年底,率先实现公私合营,近几十年来一直成为首都劳动人民和中外游人喜爱的绸布店。

改革开放以来,瑞蚨祥发扬了销售面料和帮助顾客加工服装相结合的好传统,在研制我国传统服饰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尤其在加工展示东方女性和中国丝绸特有风韵美的旗袍上成绩裴然,一针一线精益求精,一款一式妙不可言,深受海内外宾客的喜爱。近几年来,瑞蚨祥已有了自己的"品牌",以神话中形似蝉的一对母子"蚨"为图案,申报注册了自己的标识。多品种的民族传统服饰已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后反映良好。自2002年起瑞蚨祥连续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特色店,2006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荣获中国丝绸第一品牌的称号。

瑞蚨祥在保证商品质量的前提下,还提供了一项快捷的服务,增加了24小时成衣的服务项目。

瑞蚨祥全店职工正在"名店、名货、名牌、名服"新的经营大道上迈进,决心把这百年老字号建成跨世纪的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北京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