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松鹤楼,穿在乾泰祥”这句俗谚何时开始流行于苏州城,谁也不曾去认真考证过。但乾泰祥是观前街上最大的绸布商店,也是迄今为止苏州城里最老的绸布店,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它还是全国针纺织品行业“祥”字号理事单位之一,屈指算来创办至今已逾140年。
乾泰祥创始于清朝同治年间(1863年),创始人不详,初为绵绸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苏州商务总会会员登记名册载:绸缎业,乾泰祥,店址观前街,业主华荣庭,江苏金匮(今属无锡)人。
1929年,苏州大兴市政建设,观前街等街道拓宽,沿线商店因门面缩进纷纷进行翻建改造,乾泰祥乘此第二次翻建之机进行扩张。为了吃进靠宫巷一侧邻店“大亨布店”五开间门面,作为交换条件,出重金盘下对面“桂芳阁菜馆”,易为“大亨布店”店面。由于观前街与宫巷转角处的东阳源南货店要价实在太高未能吃进,因而乾泰祥虽有北临观前,西朝宫巷成犄角之势,但缺了一角,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这一角10多平方米的小店才并入乾泰祥。这次翻建乾泰祥共耗资5万银元,造起了三层中西合璧新洋楼,劈对玄妙观正山门,成为观前街上一大亮点。
苏州绸布大店向来有“放账赊销”及“吸收私蓄”两项。所谓“放账赊销”,就是对一些有信誉有家底的老顾客、老熟人,可先取货后会账,一年之中“三节”结账,俗称“端午看一看,中秋算一算,年底还一半。”“放账”由店员个人作担保向熟客放货,一旦发生“飘账”(无法收款),那么该店员得赔账。乾泰祥因为声誉好名气响,因此放账范围比别家广,除苏州城区,还至昆山、常熟及无锡一带,尤其以丝绸之乡吴江一境为多。放账金额也比别家大,如城区闾邱坊巷俞姓一户一年红白两事放账高达5万银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乾泰祥每年赊销金额均在20万银元左右,占年销售的一半左右。乾泰祥以高于钱庄的利率吸收私人储蓄,储户多为常来购物而又不愿意抛头露面的富家妇女。当时乾泰祥还故作姿态放风:“收满十万,不再接收。”惹得一些有钱人要托人来存款,其实商店多多益善。巨额存款不仅解决了商店“赊销”所带来的资金周转之困,而且还有助大股东扩张经营,姚氏曾从中取出过16万银元去另外实业开工厂。
1966年“文革”伊始,在“破四旧”中,乾泰祥更名为“苏州第二绸布店”,1967年又改称“解放绸布店”,1975年再次改名为“春光绸布店”,直至1979年才恢复称“乾泰祥绸布商店”。
20世纪80年代中,乾泰祥被列为商业系统首批自主经营的试点单位后,一直是国营绸布行业改革热潮中的领头羊。1985年始先后与江、浙、沪等多家生产厂建立了“厂店挂钩”经销关系,尤其是成为上海章华毛纺厂特约经销点,以至苏州城一度刮起了争购“章华呢绒”旋风。乾泰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原则,被人称作“天天都有新花样”。1991年,率先将个体裁缝引进店堂,店门口最多时设近10个缝纫摊,实行选购面料与量体裁衣一条龙服务,缓解了当时人们“做衣难”的问题。一时苏城大小绸布店纷纷效仿,布店门口设裁缝摊,被喻为苏城特景。1996年乾泰祥经营品种逾3000个,销售额突破2800万元,比80年代增长了6倍,成为苏州绸布业名副其实的龙头。
进入新千年,乾泰祥依靠经营苏州丝绸的优势,开始尝试“走出观前街,走出苏州城”,将自己的品牌丝绸服装打入市区几家有影响的大商场。同时先后在无锡市区、南京新街口和夫子庙等处设立了丝绸特约经销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扩大了商店的知名度与信誉度。正是经营上的不断革新,百年老店乾泰祥才经受住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青春勃发,开拓新的历程。
乾泰祥的发展史,既是一个传承的历史,也是一个创新的历史。1981年、1996年,乾泰祥绸布商店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84年~1999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
1998年7月,乾泰祥实行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国有股占30%。2004年10月实行转制,改名为乾泰祥丝绸有限公司。
在新的领导团队的有力带领下,乾泰祥顺应市场潮流,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优异成果,其生产及销售的丝绸制品质量上乘,款式新颖,引领潮流,深受广大国内外客户的好评,成为丝绸行业中名副其实的龙头。
百年悠久历史的深邃积累,奠定了乾泰祥深厚的文化底蕴,乾泰祥必将秉承百年辉煌,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将苏州丝绸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