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影碟机音质小捷径 小窍门提高音质品质
但凡爱玩CD机的朋友们都有这方面的体会,如果用与专业CD机相同价位的DVD机来播放CD唱碟,其音质音色总让人感觉差着老大一截。为解决这一令人烦恼的遗憾,许多朋友们不得不买了DVD机后又去买一台CD机来专门听音乐。然而更多的音响爱好者却企盼能以最小的代价(譬如换几只补品电容电阻或靓声运放)来打摩自己的DVD以希获得令人满意的音质。可音响专业人士都明白,单靠在音频模拟电路上做文章是难以实现提高音质的。
有道是“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造成DVD机播放CD碟时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绝大多数DVD机的数码音频信号处理电路没有真正达到高保真的严格要求,甚至一些中低档的专业CD机在音频信号D/A转换和音频模拟放大输出部份亦没有真正达到高保真的要求。也许你会立即提醒笔者,有没搞错,别忘了时下即使最普通的DVD机所采用的数码音频规格也都是24bit/96kHz的高标准量化取样,那么高的数字采样和量化,难道还不够高保真?
事实上,目前几乎所有的DVD机在播放CD碟时用于CD解码的采样和量化标准仍然是16bit/44.1kHz,因为时下大多CD碟依然是采用16bit/44.1kHz的标准规格录制。理论上,16bit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传真度,但实际聆听效果却并非如此。
主要问题就出在整个数码量化取样解码和D/A转换电路里的时序很难从头至尾至始至终保持前后一致,因而多多少少总会产生时序误差(Jitter)的现象。何谓时序误差?众所周知,音频数码讯号是以数0与1经人为规定的量化取样并按时序编码业实现记录与还原的。精确的数0与1时序,只有在数码录音过程中由模拟音频讯号转换为数码音频讯号,或者是数码音频讯号还原成原来的模拟音频讯号之际,才可能会发生时序误差。
换言之:时序误差就是数字数据流在时序解析度(timing resolution)上的误差程度,它是因为电性改变造成的非同步现象,故而又被称之为数码讯号传输过程中数码时钟的“相位误差”。如果控制数/模转换芯片输出讯号的时序不够精确,即提供时基标准的晶振稳定度和准确度不够高,所输出的讯号就会产生“时域位移”,直接导致数码音频讯号在时间上形成推挤和延伸等失真现象。这种失真的程度越高,人耳越容易察觉出声音的劣变。因为该失真属于添加杂波(additive areifacts)之一。亦即在还原的音频讯号中添加了原本没有的杂质。
这种由时序误差所引发的失真会使音乐的解析力大大劣化,并把音乐中最传神的多元泛音大大淡化,从而导致重播的音乐变得刺耳、死板、单薄、干涩,特别高频部份有一种令人讨厌的金属味或数码味。这种现象在国产DVD机上更是楼见不鲜的事实。当然,单纯的CD机一样也会产生时序误差,但据有关方面资料表明,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DVD机的时序误差(Jitter)均大大超过了CD机。
第一代DVD机的时序误差比常见的3000元左右的CD唱机高出数百倍,即使在目前的高技术含量条件下诞生的第三代、第四代DVD,其实测时序误差也比普通CD高出十多倍,比Hi-Fi级CD更要高出数十倍不止。由于普通DVD机的Jitter值过高,导致音频解析力实测值仅为12bit左右。
即使制作严谨出至名厂的进口中档DVD机也仅能达到16bit左右。这远远低于DVD规格中所承诺的24bit解析力。因此,要提高DVD机的音色,必须想方设法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际的量化取样精度,保证时基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以降低它的Jitter失真。
其实,DVD机受消费类家电降价风爆的影响,可谓生不逢时,厂家为保证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成本自然要受到严格的限制,权衡视频和音频的轻重比例,音频模拟放大输出部份难免有偷工减料之嫌,电源供电部份亦选用了有利于集团化生产,成本相对低廉,交流纹波较大,且没有音乐味的开关型稳压电源对整机电路(包括转盘、伺服、数字和模拟电路)实施一体化供电。由于方方面面的损失和影响,注定了它无法与同价位CD机音质相媲美。
当然,要解决这种遗憾其实也不难,你只需另买一台Hi-Fi CD机专门用于听CD唱片不就得了。但以工薪族发烧友们企盼的如何用较少投入得到最大回报的观众点来看,提高DVD机播放CD声音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DVD机的音频数码同轴或光纤输出端加装一个双声道数字音频解码器。该解码器具备独立的数字滤波、D/A转换、模拟放大输出和数/模分开独立供电系统,且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一般而言,加装一个解码器要比用同样的价格购买一台CD机更能取得令人满意的音质。
环球小编收集到影碟机相关的品牌排行,前十名分别是:先科SAST,索尼SONY,先锋Pioneer,金正Nintaus,新科Shinco,奇声QiSheng,步步高,万利达Malata,榜单定期更新,记得关注喔,如果想查看更多《DVD影碟机音质小捷径 小窍门提高音质品质》相关的文章,可以留意右侧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