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刀不仅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具,而且由于它的形状、工艺的独特,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人甚至描述藏民族特征时,总把人与刀联系在一起。后藏的藏刀以拉孜和谢通门产的为代表。
藏刀不仅实用性很强,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今,藏刀已成为非常时髦的旅游商品和馈赠礼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藏刀的刀身是以好的钢材锻制而成,手工精心打制,磨后刀刃锋利,刀面寒光闪闪。
从规格尺寸上分,藏刀大致为长刀、短刀和小刀三种。长刀最长的有一米多,短刀约40厘米左右,小刀则仅有十几厘米长。从形状上讲,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有牧区式、康巴式、后藏式等区别;用途也有很多种,如林区砍树有专门的砍树刀,屠夫用的屠宰刀等。
藏刀把多用以牛角、牛骨或木材制成,较高档的刀把用银丝、铜丝等缠绕,刀鞘则更为讲究,较简单的有木鞘或皮套外,多数是包黄铜、白铜,甚至包白银、镀金等,上面刻有精美的飞禽走兽及花草等各种图案,有的还镶嵌各种宝石、彩石,显得华丽和富有。拉孜生产的腰力,历史悠久,样式美观,淬火适中,刀刃锋锐,再配上精致、贵重的刀鞘,雕着龙、凤、虎、狮和锦花图案,异常美观、抢眼,令人爱不释手。
西藏的刀就风格而言大致可分为四个板块:前后藏地区、贡布地区、安多地区和康区。人们常说的拉孜和南木林藏刀是前后藏地区藏刀的代表。拉孜和南木林都地处西藏日喀则境内的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上游,高海拔、多矿藏,这里的匠人打制的藏刀注重刀刃的钢火,讲究刀的实用性,从鞘到柄几乎全部使用金属,以银和铁居多。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在刀的打制程序上,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定式,如在淬火时,利用西藏特有的酥油、羚羊血和藏青果等,经反复锻打而成。因而,西藏拉孜和南木林藏刀在全藏有“锋利”的美名。刀的鞘、把一般不镶珠宝,要么是铁,要么是银,有的也会在上面缕刻一些吉祥图案。地处藏东的林芝地区一带,也叫工布地区,居住着藏族、门巴族和洛巴族,这里山高林密,野兽出没其间,*山吃山,人们伐薪狩猎是家常便饭。所以人们使用的刀具以宽、长为多。刀鞘多为木质,外面用兽皮包裹,一般是用野兽腿骨上的皮,有些还带有爪子。外在装饰主要是附在兽皮上的毛色和趾爪。其用途除了捕猎格斗,更是人们在密林中劈荆斩棘的利器。安多地区主要以放牧为主,牧民的刀主要用于宰杀和吃肉,有严格的男用女用之分,男式刀长度在一尺以上,女式刀在一乍左右,刀鞘的底部和刀柄的末端上翘,呈船形。安多人喜欢珠宝,头饰、胸饰、腰饰无不光灿耀人,这些饰物同样被用在刀上,刀鞘和刀把锚金错银,镶嵌着珊珊和绿松石,像精美的艺术品。康区人性格粗矿豪放,刀对于他们来说,主要是战斗的武器,他们爱刀胜过爱牛羊,一把好刀就是一笔财富,其形象也会因之而高大起来。正因为如此,他们不仅对刀本身有较高的要求,对其作为衬托武士气概的刀的外在形制也有特殊的喜好。刀鞘材料一般使用黄、白铜或纯银,镶珠嵌宝,正面雕龙画风,背面线刻卷草,佩在身上,起到了美观和威慑的双重作用。
藏刀在藏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至今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实用性和其独特的装饰效 果,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来藏旅游者都要购置一、两把作为赠送亲朋的礼物或自己把玩,受市场需求的驱使,藏刀作坊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这些新做的藏刀,除了在刀鞘的缕刻上继承了一些传统工艺外,其它方面和过去做的老藏刀已不可同日而语。正因为这样,真正的藏刀爱好者才要千方百计去寻找“老刀”。现在市场上,一把没有装饰物的一尺左右的老刀,只要品相完整,要价一般在600━1000元,如果雕刻精美,又有老的装饰物,要价起码在数千元,可惜这样的老刀难以寻觅。
藏刀最大的敌人就是生锈,即使厂商使用不锈钢来制造刀刃,你也不要以为你的刀永不可能生锈。只要条件合适,锈斑会毫不犹豫地出现在不锈钢面上。尤其是在沿海环境中使用刀具时,更加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海边的空气比其他地方潮湿,并混合有盐份。
因此在刀锋表面涂上一层润滑油来保护刀刃的钢面不直接接触含盐份的潮湿空气侵蚀。任何一款润滑油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1、藏刀使用后,用火将刀条烘干,然后用纯棉布细擦;
2、毛刷上油(建议采用枪油或进口发动机油),刀把里也要滴上一些;
3、收藏藏刀,也要定期检察一下,如生锈用细砂布擦试,再烘干上油;
4、刀口有损,注意顺着原样细磨(磨刀形,采用合成磨石;磨刀口,一般采用天然细磨石);
5、建议藏刀最好不要开锋,开了锋易伤人或自己。
环球小编收集到刀具相关的品牌排行,前十名分别是:双立人Zwilling,苏泊尔SUPOR,巧媳妇刀具,永光WIKO,爱仕达ASD,盛达,张小泉,菲仕乐Fissler,十八子作,银鹰,榜单定期更新,记得关注喔,如果想查看更多《藏刀文化及使用保养常识》相关的文章,可以留意右侧的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