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简史介绍及运作原理
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画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
每个画素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悬浮于两个透明电极(氧化铟锡)间的一列液晶分子,两个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过滤片,如果没有电极间的液晶,光通过其中一个过滤片势必被另一个阻挡,通过一个过滤片的光线偏振方向被液晶旋转,从而能够通过另一个。
液晶分子本身带有电荷,将少量的电荷加到每个画素或者子画素的透明电极,则液晶的分子将被静电力旋转,通过的光线同时也被旋转,改变一定的角度,从而能够通过偏振过滤片。
在将电荷加到透明电极之前,液晶分子处于无约束状态,分子上的电荷使得这些分子组成了螺旋形或者环形(晶体状),在有些LCD中,电极的化学物质表面可作为晶体的晶种,因此分子按照需要的角度结晶,通过一个过滤片的光线在通过液芯片后偏振防线发生旋转,从而使光线能够通过另一个偏振片,一小部分光线被偏振片吸收,但其余的设备都是透明的。
将电荷加到透明电极上后,液晶分子将顺着电场方向排列,因此限制了透过光线偏振方向的旋转,假如液晶分子被完全打散,通过的光线其偏振方向将和第二个偏振片完全垂直,因此被光线完全阻挡了,此时画素不发光,通过控制每个画素中液晶的旋转方向,我们可以控制照亮画素的光线,可多可少。
许多LCD在交流电作用下变黑,交流电破坏了液晶的螺旋效应,而关闭电流后,LCD会变亮或者透明。
为了省电,LCD显示采用复用的方法,在复用模式下,一端的电极分组连接在一起,每一组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源,另一端的电极也分组连接,每一组连接到电源另一端,分组设计保证每个画素由一个独立的电源控制,电子设备或者驱动电子设备的软件通过控制电源的开/关序列,从而控制画素的显示。
检验LCD显示器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显示大小,响应时间(同步速率),阵列类型(主动和被动),视角,所支持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分辨率和屏幕高宽比,以及输入接口(例如视觉接口和视频显示阵列)。
简史
第一台可操作的LCD基于动态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公司乔治·海尔曼带领的小组开发了这种LCD。海尔曼创建了奥普泰公司,这个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这种技术的的LCD。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发现了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在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产了第一台基于这种特性的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较差的DSM型LCD。
透射和反射显示
LCD可透射显示,也可反射显示,决定于它的光源放哪里。投射型LCD由一个屏幕背后的光源照亮,而观看则在屏幕另一边(前面)。这种类型的LCD多用在需高亮度显示的应用中,例如电脑显示器、PDA和手机中。用于照亮LCD的照明设备的功耗往往高于LCD本身。
反射型LCD,常见于电子钟表和计算机中,(有时候)由后面的散射的反射面将外部的光反射回来照亮屏幕。这种类型的LCD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因为光线要经过液晶两次,所以被削减了两次。不使用照明设备明显降低了功耗,因此使用电池的设备电池使用更久。小型的反射型LCD功耗如此之低,我们用光电池就可以给它供电,因此常用于袖珍型计算器。
半穿透反射式LCD既可以当作透射型使用,也可当作反射型使用。当外部光线很足的时候,该LCD按照反射型工作,而当外部光线不足的时候,它又能当作透射型使用。
彩色显示
彩色LCD中,每个画素分成三个单元,或称子画素,附加的滤光片分别标记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子画素可独立进行控制,对应的画素便产生了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种颜色。老式的CRT采用同样的方法显示颜色。根据需要,颜色组件按照不同的画素几何原理进行排列。
主动阵列和被动阵列
常见于电子表及口袋型计算机的以少量片段构成之LCD, 其各片段均具有单一电极接点。An external dedicated circuit supplies an electric charge to control each segment. This display structure is unwieldy for more than a few display elements.
Small monochrome displays such as those found in personal organizers, or older laptop screens have a passive-matrix structure employing supertwist nematic (STN) or double-layer STN (DSTN) technology (DSTN corrects a color-shifting problem with STN). Each row or column of the display has a single electrical circuit. The pixels are addressed one at a time by row and column addresses. This type of display is called a passive matrix because the pixel must retain its state between refreshes without the benefit of a steady electrical charge. As the number of pixels (and, correspondingly, columns and rows) increases, this type of display becomes increasingly less feasible. 被动阵列LCD的特性为非常慢的反应时间及低劣的对比。
现行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例如計算機萤幕或电视,皆采用主动阵列架构。薄膜晶体管阵列(见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会被添加到偏光板与色彩滤镜上。每个画素都有自己的晶体管,允许每条行线路操控单一画素。当一条列线路被开启时,所有行线路会连接到一整列的画素,而每条行线会有正确的电压驱动。然后,这条列线路会关掉而另一列被开启。在一次完整的画面更新运作中,所有列线路会依照时间序列被开启。同等大小的主动阵列显示器比起被动阵列显示器会显得更亮,更锐利,而且一般而言,具有更短的反应时间。
品质控制
有些液晶萤幕面板中含有缺陷的晶体管,而造成永久性的亮点与暗点。跟IC不同的是,液晶面板即使有坏点依旧可以正常显示,这也可以避免只因出现少数坏点而将比IC面积还要大多了的液晶面板丢弃形成浪费。面板制造商有不同的坏点判定标准。下表是目前IBM ThinkPad笔记型电脑产品线的最大容许坏点数。
分辨率 光点 死点 总数
QXGA(2048x1536) 15 16 16
UXGA(1600x1200) 11 16 16
SXGA+(1400x1050) 11 13 16
XGA(1024x768) 8 8 9
SVGA(800x600)5 5 9
有些生产商提供零死点保证。
零功率显示器
在2000年开发出零功率显示器,可以在待机时不需要使用电力,但是这个技术目前无法量产。
荷兰的Nemoptic公司开发出另一个零功率薄型液晶显示技术,而该技术在2003年7月在台湾量产。此技术针对像是电子书和wearable电脑这类的低耗能的行动装置。零功率液晶显示器也跟电子纸竞争。
哎呀,环球小编暂时没收集到液晶显示器相关的品牌排行,可以看看右侧信息,有很多与《液晶显示器简史介绍及运作原理》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