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小知识
介绍:移动硬盘以硬盘为存储介质,因此其存储容量就是其内部硬盘的存储容量。移动硬盘存储容量就决定着其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
1.移动硬盘的容量同样是以 MB(兆)和 GB(千兆)为单位的,目前移动硬盘可分为1.8寸和2.5寸以及3.5寸三种 1.8寸的有20GB 、 40GB 、 60GB 、 80GB 的容量,2.5寸主要有40GB 、80GB、120GB、160GB、250GB、320GB组成,3.5寸的主要由250GB、320GB、500GB、750GB组成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大容量的移动硬盘还将不断推出。
移动硬盘是以硬盘为存储介质,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
因为采用硬盘为存储介制,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 IDE 硬盘是相同的。
2.移动硬盘多采用 USB 、 IEEE1394 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移动硬盘盒的特点: 容量大 移动硬盘可以提供相当大的存储容量,是种较具性价比的移动存储产品。在目前大容量“闪盘”价格,还无法被用户所接受,而移动硬盘能在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内,提供给用户较大的存储容量和不错的便携性。目前市场中的移动硬盘能提供 10GB 、 20GB 、 40GB 等容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传输速度 移动硬盘大多采用 USB 、 IEEE1394 接口,能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不过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还一定程度上受到接口速度的限制,尤其在 USB1.1 接口规范的产品上,在传输较大数据量时,将考验用户的耐心。而 USB2.0 和 IEEE1394 接口就相对好很多。 使用方便 现在的 PC 基本都配备了 USB 功能,主板通常可以提供 2 ~ 8 个 USB 口,一些显示器也会提供了 USB 转接器, USB 接口已成为个人电脑中的必备接口。 USB 设备在大多数版本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中,都可以不需要安装驱动程序,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特性,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可靠性提升 数据安全一直是移动存储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人们衡量该类产品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移动硬盘以高速、大容量、轻巧便捷等优点赢得许多用户的青睐,而更大的优点还在于其存储数据的安全可靠性。这类硬盘与笔记本电脑硬盘的结构类似,多采用硅氧盘片。这是一种比铝、磁更为坚固耐用的盘片材质,并且具有更大的存储量和更好的可靠性,提高了数据的完整性。采用以硅氧为材料的磁盘驱动器,以更加平滑的盘面为特征,有效地降低了盘片可能影响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的不规则盘面的数量,更高的盘面硬度使 USB 硬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3.原装与DIY移动硬盘盒: 移动硬盘盒的功能就是把IDE接口的硬盘转接成为USB接口, 实现在计算机的外部连接
市场上的移动硬盘有二种说法方式: 原装移动硬盘和DIY移动硬盘
原装移动硬盘, 就是厂方或经销售商(大多数是经销商)自己组装完成, 以"硬盘+移动硬盘盒"二合一的形式进行捆绑销售。
至于一些厂商(或经销商)吹嘘的这种移动硬盘采用什么先进技术, 或强调所谓的原装移动硬盘才是正宗产品, 其实是一种夸大宣传。
移动硬盘盒的DIY并不需要专门的技术和环境, 只要根据说明书安装就可以完成
4.大板与小板的移动硬盘盒: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大板的移动硬盘盒比小板的移动硬盘盒稳定, 小板连接方式有一定问题, 它连接硬盘是直接插装的, 时间长了可能会松动”,其实这是一种误传之词。小板和大板都采用二层板制作, 所用的器件是完全一样的。
5.小板和大板的移动硬盘盒, 其采用的器件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 与硬盘连接的接口不同。小板大多数是采用直插式的,此同时而大板的是采用弯插式的。 采用这两种不同接口设计的原因,其实只在于大板和小板的体积差异, 小板采用直插式,更省体积。这二种结构并不存在质量差异。
6.小板的硬盘固定是采用壳体挤压固定的方式, 有些小板结构在移动硬盘的外壳体边缘全部采用防震海棉, 底部有防绝缘的塑料体案,调整硬盘和外壳间隙<0, 并不存在时间长了可能有松动的问题。小板和大板,其实只是不同设计外型的产品,小板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大板做的移动硬盘盒更适用男性用户, 比较粗犷,但并不存在性能和安全性的差异问题。
至于有些不良厂家为压缩成本,省略了许多原器件, 与小板/大板本身的设计是没有关系的。
7.移动硬盘存储介质:存储介制是指移动硬盘内部所采用硬盘介制的类型。目前移动硬盘内所采用的硬盘类型主要有三种: 3.5 寸台式机硬盘; 2.5 寸笔记本硬盘; 1.8 寸微型硬盘。
其中 3.5 寸台式机硬盘,就是 DIY 市场内最为广泛的硬盘产品,专门应用于台式机系统,是三种硬盘中尺寸最大、重量最大的一个。而且因为是设计给台式机使用,对于防震方面并没有特殊的设计,此类产品应用于移动硬盘内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而且携带也不大方便,不过在价格和容量方面还具备一定的优势。
8. 2.5 寸笔记本硬盘则是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在防震方面也有专门的设计,抗震性能不错,尺寸、重量都较小,在目前移动硬盘中应用最多。
1.8 英寸微型硬盘,也是针对笔记本设计的,抗震方面不成什么问题,而且尺寸、重量也是三者中最小的,但其价格还处于较高的层次,普及还比较困难,更适合特殊需要的用户,而且容量也比较小。
9.移动硬盘数据传输率:与硬盘产品不同,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强调的是内部传输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而移动硬盘则更多是其接口的数据传输率。因为移动硬盘是通过外部接口与系统相连接,其接口的速度就限制着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率。虽然目前的 USB1.1 接口能提供 12Mbps ; USB 2.0 接口能提供 480Mbps ; IEEE1394a 接口能提供 400Mbps ; IEEE1394b 能提供 800 Mbps 的数据传输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用的主控芯片、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用中的传输速率。比如说同样是 USB 1.1 接口的移动硬盘产品,一个可以提供 1.2MB/S 的读取速度,而另一个则能提供 900KB/S 的读取速度,这就是因为二者所采用的主控芯片等部件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二.数据传输率的单位一般采用 MB/s 或 Mbit/s ,尤其在内部数据传输率上官方数据中更多的采用 Mbit/s 为单位。此处有必要讲解一下两个单位二者之间的差异:
1.MB/s 的含义是兆字节每秒, Mbit/s 的含义是兆比特每秒,前者是指每秒传输的字节数量,后者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位数。 MB/s 中的 B 字母是 Byte 的含义,虽然与 Mbit/s 中的 bit 翻译一样,都是比特,也都是数据量度单位,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Byte 是字节数, bit 是位数,在计算机中每八位为一字节,也就是 1Byte = 8bit ,是 1 : 8 的对应关系。因此 1MB/s 等于 8Mbit/s 。因此在在书写单位时一定要注意 B 字母的大小写,尤其有些人还把 Mbit/s 简写为 Mb/s ,此时 B 字母的大小真可以称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2. 移动硬盘的转速:转速 (Rotationl Speed) ,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 RPM , RPM 是 Revolutions Perminute 的缩写,是转 / 每分钟。 RPM 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则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盘的转速一般有 5400rpm 、 7200rpm 几种,高转速硬盘也是现在台式机用户的首选;而对于笔记本用户则是 4200rpm 、 5400rpm 为主,虽然已经有公司发布了 7200rpm 的笔记本硬盘,但在市场中还较为少见;服务器用户对硬盘性能要求最高,服务器中使用的 SCSI 硬盘转速基本都采用 10000rpm ,甚至还有 15000rpm 的,性能要超出家用产品很多。
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但随着硬盘转速的不断提高也带来了温度升高、电机主轴磨损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负面影响。笔记本硬盘转速低于台式机硬盘,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笔记本内部空间狭小,笔记本硬盘的尺寸( 2.5 寸)也被设计的比台式机硬盘( 3.5 寸)小,转速提高造成的温度上升,对笔记本本身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噪音变大,又必须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这些都对笔记本硬盘制造技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转速的提高,而其它的维持不变,则意味着电机的功耗将增大,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就越多,电池的工作时间缩短,这样笔记本的便携性就受到影响。所以笔记本硬盘一般都采用相对较低转速的 4200rpm 硬盘。
转速是随着硬盘电机的提高而改变的,现在液态轴承马达( 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 )已全面代替了传统的滚珠轴承马达。液态轴承马达通常是应用于精密机械工业上,它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这样可以避免金属面的直接磨擦,将噪声及温度被减至最低;同时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动,使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更可减少磨损,提高寿命。
3.移动硬盘缓存: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三.硬盘的缓存主要起三种作用:
(一)是预读取。当硬盘受到 CPU 指令控制开始读取数据时,硬盘上的控制芯片会控制磁头把正在读取的簇的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读到缓存中(由于硬盘上数据存储时是比较连续的,所以读取命中率较高),当需要读取下一个或者几个簇中的数据的时候,硬盘则不需要再次读取数据,直接把缓存中的数据传输到内存中就可以了,由于缓存的速度远远高于磁头读写的速度,所以能够达到明显改善性能的目的;
(二)是对写入动作进行缓存。当硬盘接到写入数据的指令之后,并不会马上将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而是先暂时存储在缓存里,然后发送一个“数据已写入”的信号给系统,这时系统就会认为数据已经写入,并继续执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盘则在空闲(不进行读取或写入的时候)时再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到盘片上。虽然对于写入数据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安全隐患 — 如果数据还在缓存里的时候突然掉电,那么这些数据就会丢失。对于这个问题,硬盘厂商们自然也有解决办法:掉电时,磁头会借助惯性将缓存中的数据写入零磁道以外的暂存区域,等到下次启动时再将这些数据写入目的地;
(三)作用就是临时存储最近访问过的数据。有时候,某些数据是会经常需要访问的,硬盘内部的缓存会将读取比较频繁的一些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再次读取时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直接传输。
缓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盘缓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几百 KB ,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2MB 和 8MB 缓存是现今主流硬盘所采用,而在服务器或特殊应用领域中还有缓存容量更大的产品,甚至达到了 16MB 、 64MB 等。
大容量的缓存虽然可以在硬盘进行读写工作状态下,让更多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以提高硬盘的访问速度,但并不意味着缓存越大就越出众。缓存的应用存在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便缓存容量很大,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算法,那将导致应用中缓存数据的命中率偏低,无法有效发挥出大容量缓存的优势。算法是和缓存容量相辅相成,大容量的缓存需要更为有效率的算法,否则性能会大大折扣,从技术角度上说,高容量缓存的算法是直接影响到硬盘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缓存是未来硬盘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移动硬盘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寻址)时间的英文拼写是Average Seek Time,它是了解移动硬盘性能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它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至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它一定程度上体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单位为毫秒(ms)。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平均寻道时间也不一样,但这个时间越低,则产品越好,现今主流的硬盘产品平均寻道时间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一般来说,硬盘的转速越高,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单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当然处于市场定位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考虑,厂商也会人为的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在硬盘上数据是分磁道、分簇存储的,经常的读写操作后,往往数据并不是连续排列在同一磁道上,所以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往往需要在磁道之间反复移动,因此平均寻道时间在数据传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读写大量的小文件时,平均寻道时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读写大文件或连续存储的大量数据时,平均寻道时间的优势则得不到体现,此时单碟容量的大小、转速、缓存就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五. 移动硬盘连接线与供电:硬盘的三大杀手是静电、电源、震动, 现在2.5英寸的硬盘普遍采用液态轴承, 抗震性能大为改观, 静电这一项只能借助于好的机箱电源及电源接辅助地线解决, 电源却是要硬盘盒本身的配置来解决的, 3.5英寸、2.5英寸、5.25英寸、SATA接口及1394火线接口的移动硬盘盒都要依赖于外置电源来供应硬盘的工作电流, 所以选择这一类型移动硬盘时一定要考虑随机附带的开关电源的性能, 3.5英寸及5.25英寸的开关电源一般要求输出电流在1.5A以上, 文波系数要好, 自带有保护电路(当电压突然升高或者降低及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以保护硬盘不会被烧毁), 电压要稳定, 如果你的硬盘在80G以上, 绝对要求输出电流到2A以上, 不然的话启动时硬盘因为电流不足, 出现“咔哒”“咔哒”的反复启动声音, 有的甚至根本就不转。如果硬盘长期处于供电不足的状态, 会使硬盘产生大量的物理坏道, 久而久之造成硬盘彻底报废! 现在有的硬盘盒配的电源电流标称为1.5A, 实际上并没有达到, 这一点要特别注意。至于2.5英寸USB接口的移动硬盘盒都由USB总线供电, 一般一个USB接口的最大输出电流为500毫安, 现在硬盘的额定电流为500毫安左右(希捷的一般为700毫安左右, 日立有的大容量的5400转的硬盘会超过500毫安), 但是硬盘启动时的瞬间电流一般有1.0A左右, 如果硬盘启动瞬间电流不够, 会导致电压降低, 当USB接口电压低于4.6伏时硬盘就无法正常运行了, 此时硬盘会发出反复启动的声音, 表现为硬盘启动转一下就停止, 再重新启动转, 再停止, 如此反复循环, 这样对硬盘的损坏最大, 会产生很多物理坏道, 所以高端的移动硬盘盒一般都配有特殊的USB连接线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是采用带有辅助取电接口的USB连接线, 这样可以解决USB接口最大供电电流只有500毫安的瓶颈, 其次, 采用尽量粗的传输线, 以降低电流传输中的损耗, 众所周知, 电流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导线本身存在阻抗, 是有损耗的, 相同长度的导线传输直径越粗阻抗越小, 这样电流传输过程中损耗也就越小, 高端的移动硬盘盒一般都采用2028号线材, 有的硬盘盒为了降低成本, 就采用2428号线材, 甚至还有用2628号的, 采用这种2428号线材做的USB连接线如果要用它来负荷大于40G 5400转的的硬盘肯定是有问题的, 很容易使硬盘产生永久性物理坏道!
尤其是,如果电脑是笔记本电脑或者是以前的老式电脑的话, 有可能连启动都有困难! 2628号线就更不用说了。
六.移动硬盘盒接口类型:移动硬盘接口类型是指该移动硬盘所采用的与电脑系统相连接的接口种类,并不是其内部硬盘的接口类型。因为移动硬盘要通过接口才能与系统相连接,因此接口就决定着其与系统连接的性能表现和数据传输速度。选择移动硬盘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接口类型。各种接口类型的数据传输率指的是该接口理想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用的主控芯片、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用中的传输速率。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移动硬盘盒按外置接口来分有四种类型: 并行接口、USB接口、IEEE1394接口及SATA接口, 它们的内置接口大都为IDE接口, 是配合IDE接口的硬盘使用。
1.并行接口(即ATA接口)的硬盘盒是最早出现的硬盘盒, 是通过电脑的并行接口与电脑连接, 其特点是转输速度比较快、价格便宜, 缺点是安装使用不方便, 需要独立的开关电源。USB接口的移动硬盘盒是目前的主流, 其最大优点是使用方便, 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
目前的USB有两种标准: 一种是USB1.1接口, 其传输速度极限只有12Mbps, 一种是USB2.0接口, 其传输速度极限高达480Mbps。 USB1.1接口的传输速度可以满足一般的资料交换的需要, 目前的主板上的USB都支持USB1.1; 虽然USB2.0的优势在于传输速度有很大提高, 但目前市场上仍有不少主板只支持USB1.1, 只有最新的P4主板及笔记本电脑才真正支持USB2.0。所以你选择USB移动硬盘盒之前, 最好了解你的机器是否真正支持USB2.0, 要不你买来的USB 2.0的设备只能当USB1.1的用了。目前支持USB2.0接口的移动硬盘盒普遍流行, USB1.1接口的移动硬盘盒则比较少见。
2.IEEE1394接口又称Frie wire接口(中文俗称“火线”), 数据传输率高, IEEE1394a 接口能提供100Mbps, 200Mbps, 400Mbps等多种传输格式; IEEE1394b 能提供 800 Mbps 的数据传输率。IEEE1394本来是苹果电脑上面的接口, 在普通台式机则比较少见。其缺点是必须配备额外的界面接口卡(不过目前新款的笔记本电脑及移动PC有的有的已经提供了IEEE1394接口, 如果你想在台式电脑上作用就必须另购界面接口卡)、外接电源, 价格较为昂贵。
3.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 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 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 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 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 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只是目前大部分电脑主板并没有外置SATA接口, 新出的电脑主板大部分只内置了SATA接口。
(与并行ATA相比, 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首先, 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 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 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 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 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 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 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 同时这样的构架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 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 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 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 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 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就串行通讯而言, 数据传输率是指串行接口数据传输的实际比特率, Serial ATA 1.0的传输率是1.5Gbps, Serial ATA 2.0的传输率是3.0Gbps。与其它高速串行接口一样, Serial ATA接口也采用了一套用来确保数据流特性的编码机制, 这套编码机制将原本每字节所包含的8位数据(即1Byte=8bit)编码成10位数据(即1Byte=10bit), 这样一来, Serial ATA接口的每字节串行数据流就包含了10位数据, 经过编码后的Serial ATA传输速率就相应地变为Serial ATA实际传输速率的十分之一, 所以1.5Gbps=150MB/sec, 而3.0Gbps=300MB/sec。
七.移动硬盘盒接口芯片问题: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移动硬盘盒采用的芯片主要有创微的GL811系列, 世纪民生的CS8818、CS8813, 旺玖的PL2507、PL2607, 扬智科技ALi阿里的M5642、M5621, In-System公司的ISD300芯片、NEC公司的接口芯片、CYPRESS公司的CY7C68300B芯片等。
创微的GL811系列包括GL811USB-02、GL811USB-24及GL811E-04三款, 前两款为创微的早期产品, 读写速度比较慢, 只有十多兆, 但价格便宜, 现在仍有很多厂家用在低端产品上。GL811E-04解决了以前版本的读写速度问题和对硬盘的兼容性问题, 读写速度可达26~30兆/秒左右, 是目前中高档产品最为流行的芯片.目前GL811E-04及CY7C68300B的应用最为广泛, 因为这两颗芯片兼容性及读写速度相当不错, 但在连接硬盘时有时要将硬盘跳线设为主盘(即设为MASTER模式) 才能识别。
八. 移动硬盘的USB接口:USB 是英文 Universal Serial Bus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通用串行总线”。
它不是一种新的总线标准,而是应用在 PC 领域的接口技术。
USB 版本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为 2.0 版本,成为目前电脑中的标准扩展接口。
目前主板中主要是采用 USB1.1 和 USB2.0 ,各 USB 版本间能很好的兼容。 USB1.1 接口能提供 12Mbps ; USB 2.0 接口能提供 480Mbps 的最大传输速度。
USB 用一个 4 针插头作为标准插头,采用菊花链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设连接起来,最多可以连接 127 个外部设备,并且不会损失带宽。
USB需要主机硬件、操作系统和外设三个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而且 USB 接口还可以通过专门的 USB 连机线实现双机互连,并可以通过 Hub 扩展出更多的接口。 USB 具有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
九.移动硬盘的OTG功能:OTG功能硬盘“口对口”交流, , 通过USB高速存储个人数据。您无须再为数码相机, 数码摄像机, MP3播放器等的记忆卡容量不足担心, 拥有数码移动硬盘, 你能从任何USB接口拷贝任何数据, 不需要通过电脑为媒介, 所有过程仅仅只需一键备份, 完成全部数据的拷贝, 并且能在任何电视或者电脑, 手提电脑上观看浏览。
十.移动硬盘使用窍门: 妥善保护你的移动硬盘,切忌摔打,轻拿轻放注意温度,太热就停; 干燥防水,先删再拔。
移动硬盘使用注意事项:移动硬盘分区不要超过2个
分区的数量多了在接通时,卷标的弹出会很慢,与供电的问题倒是确实无关。
移动硬盘最好都不要插在机器上长期工作
移动硬盘是用来临时交换数据的,不是一个本地硬盘。相比于笔记本内置的,移动硬盘里面的笔记本硬盘时刻都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应该尽量缩短工作时间。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使用本地硬盘下载资料等,然后copy到移动硬盘上,而不是挂在机器上整夜下载。尽量不要用usb1.1接口移动硬盘copy海量数据宣判死刑,如果要大量copy数据,应该加个usb2.0卡。
不要给移动硬盘整理磁盘碎片
正确的整理的方法是: 把整个分区里面的数据都copy出来,再copy回去。
外置硬盘通过一个usb接口和主机连接,如果同时数据上行和下行,速度会很低,而整理磁盘碎片的过程就是就是数据的频繁上行下行,由于速度慢,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还不如copy出来再copy 回去。1394也是一个道理。
不要直接下载到移动硬盘的分区中,然后再分类备份。
移动硬盘里面的硬盘工作环境恶劣, 不仅是温度,还有恶劣的供电状况。
移动硬盘认不出或者copy会断线如何解决? 不使用usb加长线,这种线的质量一般不太好,会使usb数据同步出错,使移动硬盘不能正常工作。不使用机箱上的前置usb接口,原因同前。尽量把移动硬盘插在原本的usb口上。
淘汰你的劣质usb硬盘盒,更换劣质的数据线为带屏蔽层的优质usb线(就是比较好的盒子带的线)。
usb接口兼容性不佳,非intel芯片组的主板有时候有usb兼容性差的问题,但是现在正在销售的主流芯片组里几乎只有nforce2了,传说新的 bios和usb驱动改善了nforce2的usb兼容性,但是实践证明改善很有限。彻底解决这问题的方法只有购买一个pci的usb2.0卡。
十一.如何让移动硬盘跑得更快?------copy大的文件肯定比细碎的小文件有效率,下面的的数据都是针对大文件copy的。
usb1.1 必须升级为usb2.0。台机有pci的usb2.0卡,笔记本有pc卡的usb2.0卡。 硬盘的型号要新一点,一般02年起生产的盘都有跑到15M/s+的能力。
usb接口:供电要足。控制芯片以NEC或者INTEL ICH4/5南桥带的为佳,其次ALI,最次VIA。不过这些芯片其实都有15M/S的能力,还要看pcb板的设计和做工。 盒子要好。芯片的选择 ISD300 > ALI 5621> meson> GL811 =ALI,NEC的桥接芯片很少用在硬盘盒子上,一般都是在光驱盒子里使用,NEC的也很不错,可以和ISD300相比。实际上GL811也有跑到18M/s的水平,和转接卡一个道理,速度更看pcb的设计与做工。卡和盒子,拣贵的买肯定没错的。
本地硬盘也要足够快。 usb1.1的速度是1M/s ,usb2.0的及格水平是10M/s, 如果不足10M/s, 那么在 笔记本硬盘, 盒子,接口,本地硬盘之中至少有一个瓶颈。 太多细碎的小文件也可以用winrar打包后再copy。
十二.移动硬盘知识:1-认识硬盘的大小、外观与型号
硬盘有多种类型,按盘片尺寸分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等几种常见产品,其外观大小也有差异。2.5英寸与1.8英寸产品多用于笔记本或微型精密设备上,桌面产品则采用了3.5英寸盘片,其外形也与普通软驱的大小相同。
硬盘背面裸露出部分PCB与一些元件(一些产品被金属外壳完全遮住了),我们普通用户只需对主要部分作粗浅了解即可。主控芯片负责硬盘的管理、接口数据传输与电源供应等重要工作,它的个头较大,很容易辨别;硬盘缓存芯片貌似内存颗粒,于硬盘性能有重要影响;电机控制芯片则负责硬盘主轴马达的运转;此外,早期的串口硬盘采用桥接方式,上面还会有一颗桥接芯片。
十三.硬盘正面贴有标签,上面有产品的品牌、产地、批号、序列号、以及代理商的防伪标签等信息(详见图片),一些产品还提供了接口电压、连接与跳线方法等说明。我们在选购时最值得注意的是硬盘的编号,它包含了产品类型、容量与性能等基本信息。有必要通过编号识别硬盘,杜绝商家以次充好的不良企图。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硬盘上的序列号上网查询或拨打电话等途径获知该硬盘是否为正品,序列号一般是指条形码旁“S/N”字样后的代码,一般能在盘体正面、侧面或底部找到,购买时最好予以验证。
1.三星硬盘均属SpinPoint系列,此系列又分为P和V两大类。编号标注形式为“系列型号+转速+容量+缓存+磁头数目+接口类型”。如编号SP1614C,字母S意为产品属SpinPoint系列,P表示硬盘属P系列、转速为7200转/分。若此处代号为V,则表示产品属V系列、转速为5400转/分。16代表硬盘容量为160G,40G、80G产品则用40、80表示。1表示缓存为8MB,若是2M缓存则用0来表示。4代表硬盘的磁头数量,目前仅三星的硬盘编号有此指标,我们能可从中算出产品的单碟容量了。最后的C表示接口类型为Serial ATA,ATA100则用H来表示,而ATA133用N来表示。
2.日立硬盘有180GXP和7K250两个系列,180GXP系列沿用了IBM硬盘编号,如图所示编号IC35L060AVV207-0,标注形式为“厂商代号+盘片尺寸+硬盘高度+容量+接口类型+系列型号+转速+缓存容量”。IC代表IBM,35表示盘片尺寸为3.5英寸、L表示硬盘高度1英寸、060代表硬盘容量为60G、AV表示接口类型为Ultra ATA接口,V2指产品属Deskstar 180GXP系列,07代表硬盘转速为7200转,最后的0表示缓存为2M,8M缓存则用1表示。7K250系列的编号标注形式为“厂商代号、产品系列+转速+系列的最大容量+该产品容量+产品系列代码+硬盘高度+接口类型+缓存”,感觉比较复杂。如编号HDS722580VLAT20,H代表日立公司,DS表示 Deskstar系列。72表示硬盘转速为7200转/分,25代表该硬盘系列产品的最高容量为250G。80则代表该硬盘的容量为80G、12为120G、16为160G。V是该系列的代码(目前7K250系列产品的该处代码均为V)。L表示硬盘高度为一英寸。AT表示并行ATA接口,Serial ATA串行接口用SA表示。2表示硬盘缓存为2MB,若为8则表示缓存为8M。最后的0是保留编号,不必理会。
2-硬盘转速:硬盘运转主要依*内部的马达,转速也就是指硬盘内部马达的转动速度。转速越高,硬盘内部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更高。在读取大量数据时,高转速硬盘的性能优势很明显,游戏玩家很值得在意。桌面市场的硬盘转速主要有5400转和7200转两个指标,以RPM为单位(每分钟的旋转次数),显然后者的速度快一些,也是当前用户的主流选择。而5400转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40G产品上,已趋淘汰,不推荐选择。此外,SCSI接口硬盘的转速则达到10000转甚至15000转,但它们的价格较高,主要用于服务器,桌面台式机用户一般不作考虑。
由于厂商技术等原因,即使同转速产品,它们的自身传输速度仍有差别,一般以寻道、存取时间来表示。其中,平均寻道时间是指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的时间,主流产品的寻道时间一般在8.5ms-9ms左右。平均存取时间是指读取扇区所需的时间,主流指标为14-16ms。以上指标数据越小,表示硬盘的速度越快、性能越高。
3.接口-硬盘接口主要分为Parallel ATA(并行接口)和Serial ATA(串行接口)两种。并行接口规范流行已久,从早期的ATA33发展至ATA66、ATA100,直至如今的极限ATA133,它们数据传输能力也呈递增关系。目前主流产品都采用ATA100、ATA133规范,性价比也较高 。
哎呀,环球小编暂时没收集到移动硬盘相关的品牌排行,可以看看右侧信息,有很多与《移动硬盘小知识》相关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