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枕保健原理 中药枕的疗效

简介

古代医学家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将相应的中草药填充在枕头中,做成药物枕头。使用者经过长年累月使用,可具有防病治疗、保健养生的目的。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多次提到药枕治病的原理。清代吴尚先生《理瀹骈文》中记述了各类药枕的临床应用,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并提出外治可“统治百病”。即是说外治和内治用药机理相同,只是给药途径不同而已。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早有“闻香祛病”的理论,终生使用药枕,享年102岁。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药枕,活了85岁,还为药枕留下了大量诗篇,他在《剑甫诗稿》中写道:昔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八十零,犹抱桑荷眠。榕下抚青笛,意气白发春。

保健原理

人生约有1/3的时间处于睡眠中,充分利用枕头,对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枕就是改善睡眠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络俞穴紧密相联。使用中药枕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治病祛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

药理研究证明,某些芳香性药物的挥发成份有祛痰定惊、开窍醒脑,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药枕充分发挥了药物治疗,经络调节和生物全息疗法的综合优点,从而起到激发经气、疏通气血、开窍醒目等作用,达到调整脏腑、协调气血等整体调治。

经络具有联系脏腑和肢体的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使机体的内外上下保持着协调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实现的。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而头颈部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体全息胚,大部分经络在此循行、经过,许多腧穴(即穴位)也在此分布。中药枕疗法就是利用机械和药物等多种刺激,进而激发头颈部位的经络目俞穴之气,促进感传,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从而起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血管神经调节

头颈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主要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和相对应的静脉及其分支。神经有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迷走神经颈部、面神经颈支、交感神经头颈部、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等。药枕直接作用于颈部的皮肤感受器和神经干,可以使之处于活跃、兴奋或抑制状态,从而调节血管和神经,改善局部微循环,使血流加快,肌肉松弛,神经得到调节,进而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药物作用

中药枕中许多药物含大量挥发性物质,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粘膜,起到消炎杀菌、镇静止痛、扩张血管,健脑增智的作用。使用者处在药性作用的局部环境中,可以调整人的身心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从而起到综合性调节机体的作用,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理疗特点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内治法并重、并行,且能弥补内治法之不足。药枕疗法属外治范畴,只要在睡觉的时候枕在头下即可,药物没有直接接触人体,药物通过血管、神经和经络对机体起作用,基本无毒性反映,安全可靠。对一些服药困难者,尤为适宜,安全无毒。

用来充当枕芯的药物,通常选用质地轻柔的花、叶、子类药物,不可过硬。中药枕将26味中药研为粗末后再装入枕头,枕套使用纯棉布料。松软的枕头不但枕起来舒适,而且还可增加头与枕之间的接触面积,使药物充分渗透到头颈部。药枕中的药物也有保质期,在不使用药枕时,为防止有效成分挥发,应当用塑料袋包好,一般1~3年就需更换一次枕内药物。药物过敏者和孕妇慎用!

疗效

颈椎操配合自制药枕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治疗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1~70岁,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20~73岁。全部患者初诊时摄颈椎正侧位片及双斜位片,提示椎间隙狭窄125例,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98例,项韧带钙化47例,生理曲度减小82例,变直45例,反张38例,颈椎失稳52例。

药枕处方

以理气活血、疏通脑络为主:益母草,川芎,王不留行,红花,玫瑰花,藁本,桑叶,佩兰叶、防风、灯芯草,艾叶等药物,兼失眠者,去佩兰叶、艾叶,加夜交藤,淮小麦,北秫米,安神助眠。

疗效评定

显效:颈肩部痛及其他相关症状完全消失,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拍片示颈曲恢复正常,椎间隙较治疗前增宽或扩大;有效:颈肩部痛及其他相关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拍片示颈曲有较明显改善,椎间隙有所增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拍片示颈曲及椎间隙无明显改善。

哎呀,环球小编暂时没收集到中药枕相关的品牌排行,可以看看右侧信息,有很多与《中药枕保健原理 中药枕的疗效》相关的资讯